“蚕桑之乡”再度“流金淌银”

2020/11/17 9:42:26
2330

汾口镇蚕桑养殖历史悠久,是国家级优质茧基地、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。2007年高峰期时,全镇桑园面积有6000亩,曾年产蚕茧2.3万吨,总产值达到1亿元。


然而,2008年以后,蚕茧收购价格连年大幅下滑,汾口不少桑农毁桑弃养,外出打工营生。特别是蚕桑示范村射墩村,2008年桑园面积不及鼎盛期2006年的五分之一,蚕茧产值下降80%,曾经热闹富裕的小山村一下子失去了活力。


结合汾口镇射墩村实际,县茧丝绸公司设计了重振蚕桑产业的路径:成立蚕桑专业合作社,将全村700亩桑园田按照500元一亩统一流转到合作社,由茧丝绸公司对桑园进行全面升级改造。


2017年11月,汾口镇射墩村成立了淳安县首个蚕桑专业合作社。射墩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,动员大家积极入社。


“桑园荒废了很可惜,如果用桑园入股,不仅茧丝绸公司免费为你种上产叶量更高的桑树苗,还有每亩500元的租金收,年底还按比例分红,三重收益,合算!”一开始,村民的参与热情并不高,担心入社以后失去对桑园田使用权。汾口镇成立专项工作组带着村两委成员,一家家上门做工作,同村民一起算明账、聊收益。


政策和效益讲明白了,村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,桑园全部流转到合作社。县茧丝绸公司迅速投入资金,对桑园进行全面改造,用产叶量高出30%的“强桑1号”取代原来的“农桑12号”“农桑14号”。同时,建起3幢小蚕共育房和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大蚕饲养大棚。


“原来蚕宝宝要住空调房!”大棚采用恒温恒湿的控制系统,布置了多层遮阳网和水帘降温系统,吸引了村民纷纷前来参观。为让村民参与到产业提升中来,合作社将品种改良好的桑园按照每个发包单元不少于5亩的规模,每亩700元返租给愿意养蚕的农户。其中,对当初流转给合作社的那部分桑园仍按每亩500元返租给农户,实行规模养蚕。


合作社在坚持让利于民,薄利经营原则的前提下,自身也获得一定收入。一部分是农户承租超出当初流转给合作社亩数的桑园按每亩700元计,其中加价的200元作为合作社集体收入;还有低价出租小蚕培育屋和大蚕饲养大棚的收入。两项收入按6∶2∶2的比例由村民、合作社、茧丝绸公司共享,走出了一条三方合作共赢之路。


汾口镇射墩村“反租倒包”模式成为旧产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,通过模式创新,土地抛荒问题解决了,养蚕户得到实惠,非养蚕户也能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租金,还培养了一批新型蚕桑大户。


射蹲村村民余卫杰、余建全承包了260亩桑园。在有关农技专家指导下,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小蚕共育技术,向村民推出“养育小蚕”的服务,即先将娇贵的小蚕培育至三龄后,再分给农户饲养。


“按照目前的蚕茧收购行情,今年全村能有400万元左右收益,村集体通过租金和党建基地收入有20余万元进账。”射蹲村村党支部书记余学良说,采取这样的模式,至少解决了蚕桑生产的四个痛点问题,除了是桑树的品种更新换代和借力建起了现代化的饲养大棚之外,还解决了蚕桑的销路和桑园的联防联治技术问题。同时,因为土地是统一流转给村集体,村民们也更加放心,使土地流转工作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。


现在的射墩村,田野放眼尽是长势喜人、绿意盎然的规模化桑田,民居白墙增添了养蚕纺织的文化彩绘,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多,产业思路的转换,让传统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编辑者:canfcw.com

更多资讯请访问千岛湖房产网www.canfcw.com